首页

调教视屏

时间:2025-05-27 14:33:24 作者:非遗苏裱焕新颜 数字技术助力古籍修复与保护 浏览量:13170

  每一本古籍都承载着历史印记与文化传承。如何让古籍在数字时代重焕生机?一部聚焦国家级非遗苏裱的影片《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——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》给出了创新解法:当历史古籍与修复技艺碰撞AI等数字技术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守护行动正在展开。

  2024年11月起,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、中国新闻网,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,组织开展“数爱无疆”数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动,最终遴选出50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公益故事,《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——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》入选。

  目前,我国现存古籍存在底数不清,古籍老化、破损严重等情况,急需进行抢救修复。传统工艺人呈现老龄化趋势,新生代人才不足,古籍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,面临失传的危险。如何为传统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、如何更好地推进古籍修复工作、加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则是重要问题。

  影片《修旧起废 缀连古今——从苏裱修复技艺助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》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市级苏裱专家、档案修复专家和拥有41年经验的民间匠人的深度采访,展示古籍修复领域在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结合中的实践与成效。

  拍摄期间,团队深入苏州博物馆、南苑轩裱画室等调研场所,完成了人物采访、现场记录和后期制作。影片真实再现了古籍修复的匠心细节和文化内涵,呼吁公众关注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吸引了专业领域与青年力量的关注,为古籍修复技艺的推广贡献了积极影响。

  影片通过苏裱技艺修复过程中的具体实践,以及对修复匠人和专家的专访,生动展现了匠人精神以及他们在古籍保护中的坚守与创新,增强了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情感共鸣,推动社会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。作品总结了苏裱技艺与数字化保护思路的实践经验,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示范案例,也为文化公益与科技结合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,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洪涝灾害

今年二季度以来,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每周分别开行合肥派河港、甬金铁路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10列以上;上海港发运海铁联运集装箱11.4万箱,同比增幅达38.6%。(完)

金砖国家含金量有多高?一组数字带你了解

有记者提问:据报道,28日,日本正式通过2024年度预算,其中防卫费达7.95万亿日元(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),同比增长16.9%,创下历史新高。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?

A股沪指重返3300点 机器人板块走强

2021年6月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》发布,选取浙江省先行先试,为全国促进共同富裕探路示范。

报告:中国文体康旅装备产业增长总体平稳 康养装备“新增长点”频出

从昨晚开始,江西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,导致部分河流、水库水位持续上涨。在降雨到来之前,赣州、新余等地的多座中大型水库提前开闸泄洪,缓解防洪压力。

回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:法治之端 万事仪表

嘉兴市围绕金庸推出一系列文化举措:发布《书剑恩仇录》故乡版、金庸浙江地图《金庸江湖28景·浙里图鉴》,甚至用当下最新的AI视频技术创作了短视频《金庸笔下的嘉兴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